小编帮大家对通用计量术语做了个统计,有需要的可以转载,以后可能会用到。
1.[可测量的]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2.量制── 彼此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
3.基本量──在给定量制中约定地认为在函数关系上彼此独立的量。
4.导出量──在给定量制中由基本量的函数所定义的量。
5.量纲──以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幂的乘积表示某量的表达式。
6.无量纲量──在量纲表达式中,其基本量量纲的全部指数均为零的量。
7.[计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采用的特定量。
8.[计量]单位符号──表示量测单位约定符号。
9.[计量]单位制──为给定量制按给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10.一贯[导出][计量]单位──可由比例因数1的基本单位幂的乘积表示的导出测量单元位。
11.一贯[计量]单位制──全部导出单位均为一贯单位的测量单位制。
12.国际单位制──由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
13.基本[计量]单位──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测量单位。
14.导出[计量]单位──给定量制中导出量的测量单位。
15.制外[计量]单位──不属于给定单位制的测量单位。
16.倍数[计量]单位──按约定的比率,由给定单位构成的更大的测量单位。
17.分数[量的]单位── 按约定的比率,给由定单位构成的更小的测量单位。
18.量值── 一般以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19.[量的]真值──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
20.[量的]约定真值──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
例:a)在给定地点,取由参考标准复现而赋予该量的值作为约定真值。
b)常数委员会(CODATA)1986年推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值6.0221367× 。
注:1.约定真值有时称为指定值、最佳估计值、约定值或参考值。参考值在这种意义上使用不应与7.7条注中的参考值混淆。
2.常常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约定真值。
21.[量的]数值──在量值表示中与单位相乘的数。
例:3.18例中的5.34,534,15,10和-40。
22.参考值标尺──针对某种特定量,约定地规定的一组有序的、连续或离散的量值,用作该种量按大小排序的参考。
例:a)莫氏硬度标尺;
b)化学中的PH标尺;
c)用于石油燃料的辛烷值标尺。
23.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24.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25.计量学──关于测量的科学。
26.测量原理──测量的科学基础。
27.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别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
28.测量程序──进行特定测量时所用的,根据给定的测量方法具体叙述的一组操作。
29.被测量──作为测量对象的特定量。
30.影响量──不是被测量但是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
31.测量信号──表示被测量并与该量有函数关系的量。
32.[被测量的]变换值──表示给定被测量的测量信号的值。
33.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
1. 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
2. 在测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34.[测量仪器的]示值──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的值。
35.未修正结果──系统误差修正前的测量结果。
36.已修正结果──系统误差修正一的测量结果。
37.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38.[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1.这些条件称为重复性条件。
2.重复性条件包括:
相同的测量程序;
相同的观测者;
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
相同地点;
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3. 重复性可以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
39.[测量结果的]复现性── 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40.实验标准 差──对同一被测量作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s可按下式算出:
s= 式中: 为第i次测量结果; 为所考虑的n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4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42.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43.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44.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4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它量的值求得时,按其它各量的方差或(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46.扩展不确定度──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47.包含因子──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之数字因子。
48. 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49.偏差── 一个值减去其参考值。
50.相对误差 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51.随机误差── 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得结果的平均值差。
52.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行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53.修正值 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54.修正因子──为补偿系统误差而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乘的数字因子。
55.计量器具──单独地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56.实物量具──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
57.测量传感器 ──提供与输入量有确定关系的输出量的器件。
58.测量链──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系列单元,由它们构成测量信号从输入到输出的信道。
59.测量系统──组装起来以进行特定测量的全套测量仪器和其它设备。
60.测量设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的总称。
61.指示式[测量]仪器──显示示值的测量仪器。
62.记录式[测量]仪器──提供示值记录的测量仪器。
63.累记式[测量]仪器──通过对来自一个或多个源中,同时或依次得到的被测量的部分值求和,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仪器。
64.积分式[测量]仪器── 通过一个量对另一个量积分,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仪器。
65.模拟式指示仪器──其输出或显示为被测量或输入信号连续函数的测量仪器。
66.数字式指示仪器──提供数字化输出或显示的测量仪器。
67.指示装置──测量仪器显示示值的部件。
68.记录装置── 提供示值记录的测量仪器部件。
69.敏感器──测量仪器或测量链中直接受被测量作用的组件。
70.检测器──用于指示某个现象的存在而不必提供有关量值勤的器件或物质。
71.指示器──显示装置的固定的或可动的部件,根据它相对于标尺标记的位置即可确定示值。
72.[测量仪器的]标尺──测量仪器显示装置的部件,由一组有序的带有数码的标记构成。
73.村尺长度── 在给定标尺上,始末两条标尺标记之间且通过全部最短标尺标记各个中点的光滑连线的长度。
74.示值范围──极限示值界限内的一组值。
75.标尺分度──标尺上任何两相邻标尺标记之间的部分。
76.标尺间距──沿着标尺长度的同一条线测得的两相邻标尺标记之间的距离。
77.分度值──对应两相邻标尺记的两个值之差。
78.线性标尺──在整个标尺中每个标尺间距与其对应的标尺间隔呈恒定比例关系的标尺。
79.非线性标尺──在整个标尺间距与其对应的标尺间隔呈非恒定比例关系的标尺。
80.抑零标尺──标尺范围内不含零的标尺。
81.扩展式标尺──标尺范围的一部分所占的标尺长度,不成比例地大于其它部分的标尺。
82.度盘──载有一个或几个标尺的固定的或可动的显示装置部件。
83.标尺数码──与标尺标记关联的一组有序数字。
84.[测量仪器的]调整──使测量仪器性能进入适地使用状态的操作。
85.[测量仪器的]使用者调整 ──可由使用者做调整。
86.标称范围 ──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
87.量程──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
88.标称值── 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该值为圆整值或近似值。
89.工程范围──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
90.额定操作条件──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
91.极限条件──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额定操作条件下运行而能承受的极端条件。
92.参考条件──为测量仪器的性能试验或为测量结果的相互比较而规定的使用条件。
93.仪器常数──为给出被测量的指示值或用于计算被测量的指示值,必须与测量仪器直接示值相乘的系数。
94.响应特性──在确定条件下,激励与对应响之间的关系。
例:热电偶的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注:
1. 这种关系可以用数学等式、数值表或图表示。
2. 当激励按时间函数变化时,传递函数(响应的拉普拉斯变换除以激励的拉普拉斯变换)是响应特性的一种形式。
95.灵敏度── 测量仪器响应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变化。
96.鉴别力 ── 使测量仪器产生未察觉的响应变化的最大激励变化,这种激励变化应缓慢而单调地进行。
97. 分辨力──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98.死区 ── 不致引起测量仪器响应发生变化的激励双向变动的最大区间。
99.稳定性── 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注:
1. 若稳定性不是对时间而是对其它量而言,则应该明确说明。
2. 稳定性可以用几种方式定量表示,例如:
用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经过的时间;
用计量特性经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
100.超然性──测量仪器不改变被测量的能力。
101.漂移──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102.响应时间── 激励受到规定突变的瞬间,与响应达到并保持其最终稳定值在规定极限内的瞬间,这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
103.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
104.准确度等级──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105.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
106.[测量仪器的]最大误差──对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
107.[测量仪器的]基值误差──为核查仪器而选用在规定的示值或规定的被测量值处的测量仪器误差。
108.[测量仪器的]零值误差──被测量为零值的基值误差。
109.[测量仪器的]固有误差──在参考条件下确定的测量仪器的误差。
110.[测量仪器的]偏移──测量仪器示值的系统误差。
111.[测量仪器的]抗偏移性──测量仪器给出不含系统误差的示值的能力。
112.[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
113.[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
114.[计量]基准、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外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115.国际[计量]基准──经国际协议承认的测量标准,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其它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
116.国际[计量]基准──经国家决定承认的测量标准,在一个国家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它测是标准定值的依据。
117.原级标准 ──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其值不必参考相同量的其它标准,被指定的或普遍承认的测量标准。
118.次级标准 ──通过与相同量的基准比对而定值的测量标准。
119.参考标准 ── 在给定地区或在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在该处所做的测量均从它导出。
120.工作标准── 用于日常校准或核查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参考物的测量标准。
121.传递标准 ── 在测量标准相互比较中用作媒介的测量标准。
122.搬运式标准 ── 供运输到不同地点有时具有特殊结构的测量标准。
123.溯源性 ──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124.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使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125.测量标准的保持 ── 为使测量标准的计量特性保持在规定限度内的必需的一组操作。
126.标准物质 ── 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127.有证标准物质── 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其一种或多各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不确定度。
128.法定 单位 ── 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129. 检定──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130.周期检定──间间隔和规程程序,对计算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131.溯源等极图 ─— 一种代表等级顺序的框图,用以表明计量塞尺的计量特性或给定量的基准之间的关系。
注:溯源等级图是对给定量或给定定型号计量器具所用的比较链的一种说明,以此作为某溯源性的证据。
132.国家溯源等级图── 在一个国家内,对给定量的计量器具有效的一种溯源等级图,它包括推荐(或允许)的比较方法和手段。
注:有时也称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